暮色起处星灯亮 新站夜校绽青春

近日,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夜空下,三簇“青春星火”同时点燃——新站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夜校、磨店社区光明社居委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夜校、磨店社区王圩社居委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夜校三校区同步开课。这场为青年量身定制的“夜生活升级计划”,以多元课程为钥,正式开启了属于新站青年的“夜学时光”。
当“兴趣清单”遇上“精准供给”:这里的夜课藏着青年心事
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严肃氛围,新站青年夜校的课程表从一开始就贴满了“青春标签”。开课前,新站区团工委通过问卷调研、线上座谈等方式收集青年需求,最终打磨出一份“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”的课程清单。
手机摄影剪辑课上,老师手持手机边演示边讲解:“逆光拍花要留三分白,侧光拍人得找轮廓光。”学员们举着手机对准窗外的晚霞练习构图,屏幕里的光影逐渐从“随手拍”变成“有意境”;爵士舞教室里,动感节拍中,学员们跟着老师舒展腰肢,原本拘谨的动作渐渐有了韵律,镜子里的笑脸比灯光更明亮;竹笛课堂则飘出清越的笛声,从《茉莉花》的婉转到《姑苏行》的悠扬,学员们吹得面泛红光,连窗外的蝉鸣都忍不住跟着“应和”;美妆课上,专业老师一边为学员打造日常通勤妆,一边分享“快速出门妆”的小技巧,镜前的姑娘们举着化妆品互相“取经”,连空气里都浮动着青春的鲜活气息。
“平时工作忙,一直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。新站青年夜校就在家门口,课程丰富还专业,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感觉下班后的生活充实多了。”参与首节爵士舞课的李女士边擦汗边笑着说,眼角的笑意比舞步更轻盈。
小班教学+动态反馈:用“匠心”守护每颗求知心
为让夜校真正成为青年的“成长加油站”,新站区团工委下足了“绣花功夫”:从全区筛选具备行业资质的专业师资,涵盖摄影、舞蹈、音乐、美妆等多领域;采用6—12人的小班化教学模式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与老师面对面交流;更建立“课前调研-课中互动-课后反馈”的全流程优化机制,通过线上社群实时收集学员建议,动态调整教学内容。
“我们希望青年夜校不仅是一方课堂,更是青年交流的社交场域。”新站高新区团工委负责人表示,未来还将增设“学员作品展示区”“兴趣社团孵化站”,让学习成果从课堂延伸到生活,让兴趣爱好从“独乐乐”变成“众乐乐”。
夜校点亮的不只是灯火:这是属于新站的“青春方程式”
开课首日,三校区的教室里,既有刚入职的职场新人,也有扎根社区多年的青年工作者;既有深耕专业的“技术宅”,也有热爱生活的“文艺青年”。他们在镜头后捕捉光影,在舞步间释放压力,在笛声里触摸传统,在粉黛间雕琢精致——这些看似“微小”的成长瞬间,正汇聚成新站青年发展的澎湃动能。
此次青年夜校共有竹笛、爵士舞等8门课程同步开启,每门课程4—12节课,预计培训学员620人次。未来,新站青年夜校将持续拓展课程边界,引入新媒体运营、短视频创作等新兴技能课,增设职场沟通、心理调适等实用课程,让每一盏夜灯都照亮青年的成长之路。
暮色渐浓,新站的夜校里,青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——在这里,每一次按键都是对生活的记录,每一次起跳都是对自我的突破,每一次吹奏都是对传统的致敬。当城市的夜晚被知识与热爱点亮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青年的“夜生活”,更是一座城的“青春力”。(刘冬骏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